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在预测中国未来干旱演变特征方面获进展

时间:2017-06-18

  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都经历着增暖的趋势。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多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到2050年地表气温将继续增长0.72.4。伴随着全球的增暖,极端事件(特别是干旱等)将可能更易发生。中国受干旱的影响很大,19492013年年均因旱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09,000km2,因旱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超320亿元(2013年市值计算)。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存在由西南向东北的干旱化趋势带,干旱事件中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到中国的中部地区。探讨中国未来干旱事件的演变特征,对于地方和区域干旱适应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苏布达研究员团队,以中国为研究区,基于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创建强度-面积-持续时间3维干旱事件判别方法,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20162050年不同持续时间的干旱事件强度、影响面积变化。 

  结果显示: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20162050年中国十大流域都有着变干趋势,其中北方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西北诸河)受到蒸散发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排放情景下;低排放情景RCP2.6下,较长持续时间的干旱事件将更易发生在中国的西南和东南地区。中等排放RCP4.5和高排放RCP8.5情景下,中国干旱化趋势带将进一步变干,较长持续时间的干旱事件将更易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发生;未来的干旱事件,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旱事件,将有着更大的影响面积。同时,长持续时间的干旱事件将比历史时期更频繁、更严重,并且它们的干旱中心点将进一步向中国东南转移(图1)。 

  相关结果以Analysis of futur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CLM为题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2017doi: 10.1007/s00382-017-3623-z 

  详见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