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在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克隆水分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时间:2018-06-14

  克隆植物水分生理整合对干旱环境胁迫下的克隆植物种群更新与空间扩展起重要作用,一直是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以及植物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它有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和克隆植物应对生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团队结合多年野外调查、生理生态监测实验及稳定同位素技术等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克隆幼株的空间分布构型、水分生理整合、水分来源及其生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母株与其克隆幼株间存在显著的以顶向传输为主的水分生理整合。通过水分整合,胡杨克隆幼株可以从母株获取远大于同一生境下实生胡杨幼株根系自身平均获取的水量,甚至能够获取与母株相似的深层土壤水,从而使得胡杨克隆幼株相比实生幼株保持有相对更高的叶片水分含量与叶水势;在极端干旱生境下的这种水分获取及利用策略使胡杨克隆幼株较实生幼株保持更高的生存优势。 

  胡杨是我国西北部乃至中亚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优势建群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扰动下,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胡杨种群显著衰败,更新乏力,原本依靠有性与无性双重繁殖策略的生命史因生境的改变而逐渐演变为更多依靠无性根蘖繁殖,本研究从生理生态的视角揭示了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无性繁殖幼株较相同生境下实生幼株更具适应生存优势的内在机制。本项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课题“干旱荒漠区生态保育与维持技术集成与应用(KFJ-STS-ZDTP-036)”支持,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种群及荒漠河岸林保育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Populus euphratica Young Ramets in an Extremely Drought Environment为题发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

     文章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