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疆生地所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举办边会

时间:2019-09-13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92日至1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期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于97日在印度世博与商业中心会展馆成功举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以“搭建人地和谐科学和应用的桥梁: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计”为主题的边会。 

  此次由新疆生地所举办的边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并与世界各国代表共同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生态恢复、绿色生计、人地和谐等问题。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不丹、萨摩亚、印度、韩国、毛里塔尼亚、土耳其、尼日尔、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会议。 

  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董云社代表边会主办单位在致辞中强调了新疆生地所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雷加强研究员作了题为“如何在干旱区防治荒漠化中搭建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桥梁”的报告;张道远研究员作了题为“沙漠植物在防治荒漠化中的保护与利用”的报告;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科研处副处长乔建芳博士作了题为“在ANSO框架下开展防治荒漠化专题科技合作倡议”的报告”;于洋博士作了题为“干旱区水文与生态过程模拟”的报告;高鑫博士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目前承担的“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第三项目“重点地区和重要工程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风险防控”以及“咸海荒漠化防治分区及综合治理建议”。 

  此外,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的李晓松研究员、毛里塔尼亚绿色长城署主任Sidi Mohamed Lehlou、印度林业环境气候变化部Praveen Srivastava教授也分别作了报告。 

  通过深入交流研讨,与会代表认为,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干旱等环境问题的应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等目标是当前一段时期内世界范围内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和重点研究领域;全球科技界、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技术推广、促进成果转让、采取联合行动;非洲地区缺乏适宜当地环境特点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并面临资金、人才短缺问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未来要重点关注非洲的荒漠化防治。 

  未来,与会各国将考虑通过南南合作、ANSO等平台,开展定点支持,建立长期合作,积累野外站点数据,加强防治荒漠化、逆转土地退化、数字林业、干旱土地管理利用等具有优势力量的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合作,把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与技术向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推广。 

  会议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亲切接见了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新疆生地所代表团。张建龙指出,包括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团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不仅为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做出很大贡献,还走出了国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研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新疆生地所部分成员还会见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并赠送了他本人在参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时的照片,易卜拉欣·蒂奥感谢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所做的贡献,并高度赞赏了新疆生地所在防沙治沙中取得的成绩。 

新疆生地所参会代表团

与张建龙合影

部分国家参会代表合影

向易卜拉欣·蒂奥赠送礼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