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新疆生地所举办第41期“天山学术论坛”

时间:2024-07-29

7月2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第41期“天山学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刘学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秦树平研究员和浙江大学陈景华研究员。本期论坛由新疆生地所科研处处长周晓兵主持,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会。

莫江明以“氮沉降背景下南亚热带森林生物固氮及其驱动因子”为题,基于长期野外模拟氮沉降实验,详尽地讲解了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氮循环过程的影响。

刘学军以“The Pathway to Achieve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aking PM2.5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as example”为题,通过分析本世纪初我国在重大时间节点实施的环保措施时大气PM2.5和氮沉降相关指标的含量,明确实现绿色生态环境的方式。

秦树平围绕“植物排放N2O:普适性、量级及机制”,生动阐述了植物叶片N2O排放的产生来源并评估了全球植物N2O排放。

陈景华则以“浅谈光合作用细菌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为题,从光合作用细菌的研究历史、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汇报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氮循环过程、氮沉降现状、相关实验方法等话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报告取得了圆满成功。

莫江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一直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0多个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PNAS等期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刘学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计划等40余项科研项目,在Science,Nature,PNAS和土壤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秦树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关键带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等项目。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等。

陈景华研究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生物光合作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多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JIPB,IJMS,Photosyn.Res.等期刊。

莫江明作报告

刘学军作报告

秦树平作报告

陈景华作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