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通过验收

时间:2011-09-23

“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通过验收

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新疆棉区的棉花面积约占全球的5%,有害生物害虫造成每年棉花减产20~30%。新疆棉花生产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连作导致土地退化、农药和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农田生物多样性丧失、转基因棉花安全问题等。在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下,新疆生地所通过引进澳大利亚Magnet棉铃虫引诱剂、木豆避难所、抗性监测技术和棉铃虫预测技术,为新疆棉区持续发展和环境健康提供了一些关键技术。

课题组研究表明,农田作物多样性增加,特别是番茄、玉米等比例增加,有利于棉铃虫成灾,棉铃虫数量与作物景观多样性正相关;基于多年的数据,建立了棉蚜短期数量预测模型、棉铃虫数量中长期分区域预测模型;实现了棉田重要有害生物的数字化监测和预测信息平台。对新疆棉区的棉铃虫的抗性风险进行监测与评估,未发现对转基因BT棉花产生抗性的棉铃虫个体,比较鹰嘴豆、木豆、玉米等6种避难所植物的生态功能;在分析兵团和地方棉铃虫种群过程的差异基础上,提出适合兵团和地方不同作物结构的不同避难所建立的优化模式。

课题组发表论文13篇,获得软件登记2项,出版专著1部,申报专利1项,提交了“对北疆棉铃虫大暴发的预警及对策建议”的政府咨询报告,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

该项目的实施,为新疆挽回经济损失1440万元/年、减少农药使用10吨/年、预警技术应用到新疆主要棉区,覆盖面积达到四分之一棉区以上;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30万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