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准噶尔无叶豆繁育系统及其结实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时间:2011-11-09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一种稀有豆科灌木,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分布。一株准噶尔无叶豆通常开100–3000朵花,但结实数目很少(<16%)。野外观察到其种子的萌发率低于3%,幼苗的定植率低于0.1%,这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的性繁育系统存在障碍。然而,关于准噶尔无叶豆的繁育系统及其对结实的影响并不清楚。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两年(2007–2009)的控制试验和野外观测研究发现,准噶尔无叶豆的交配系统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主动自交较少发生,同株异花授粉是主要的交配类型。该种繁殖成功强烈依赖于传粉者。野外观测到两种有效的传粉者,并通过特殊的“划”机制,即传粉过程中昆虫的足划破柱头覆被的厚角质层,实现传粉。自然种群中,同株异花植物授粉占据主导地位,(74.5±1.3)%传粉发生在同株花序中或者花序内,而(24.3±1.4)%发生在不同无性系分株的花序中。因此,由同株植物自交引起的自交衰退导致了准噶尔无叶豆的结实数量比人工异花授粉结实量下降了2.36倍。研究结果从繁育系统角度揭示了该种自然种群受胁机制,并为该种的有效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论文“Breeding system and its consequence on fruit set of a rare sand dune shrub Eremosparton songoricum (Fabaceae: Papilionoideae):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发表于Journal of Arid Land,3(4): 231–239.

   原文链接:http://jal.xjegi.com/EN/volumn/home.shtml

              准噶尔无叶豆花粉刷的扫描电镜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