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在五价锑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研究上获进展

时间:2012-12-03

金属元素锑(Sb)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作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染料,电缆护套和阻燃剂等,其在应用过程中含锑废物的释放导致环境污染。关于锑的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锑对生物功能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作为常见的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是研究污染物对光合生物构成危害的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生王淑智在导师潘响亮的指导下,研究了五价锑Sb(V)的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活性及光合色素组成的影响,探讨了锑抑制危害微囊藻的具体部位。

实验检测了Sb(V)处理下微囊藻的生长、色素、放氧,并且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快速、准确地测定了锑对微囊藻光系统II(PSII)的毒害作用部位,结果发现:在5至100 mg/L的锑胁迫下,微囊藻的生长、色素含量和放氧长期受到影响。低浓度的锑对生物量生产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色素合成造成抑制。当暴露于高浓度锑(100 mg/L)时,微囊藻的生长、色素含量、放氧和PSII活力受到强烈抑制。锑对微囊藻PSII的抑制的主要部位为电子供体侧和依赖光的反应器官。具体表现为:光化学量子产量下降、反应中心密度降低、光合性能指数降低,耗散的能量增加等。实验中使用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污染物生态毒性评价及光合生物的生理研究中具有快速、无损伤、反映光合作用多方面信息等明显优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