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在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风险评价方面取得进展

时间:2012-12-07

页岩气(shale gas)是指主体封存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非常规天然气聚集。新型采掘技术——水力压裂和水平钻探——在北美的成功应用使得十年前鲜有人问津的页岩气成为毋庸置疑的能源新星,重塑了美国的能源版图。

中国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5万亿立方米可利用的页岩气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略高于美国。尽管尚处于勘探初期,中国已制定了页岩气的开发计划,力图复制美国“成功”模式以引领中国的"能源革命"。

针对中国页岩气加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学军研究员团队近日在美国环境领域的专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ES&T)上发表论文,认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将面临喜忧参半的复杂形势,应审慎应对。其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页岩气的商业开发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能源供给紧张局面,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同时页岩气可部分替代煤炭、石油的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和PM2.5及其前体(主要为SO2,NOx)的排放量;其二,中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将依赖于专业技术、管线设施及价格机制等各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其三,页岩气开采各环节正面临严峻的环保挑战,中国情况远比美国复杂,需格外关注。这是因为水力压裂法需水量惊人,即便是水量充沛的美国也视供水为瓶颈,而对于水资源紧缺的中国如何平衡页岩气开发与水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更是一个重大挑战。中国页岩气储量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为最。前者人口稠密,需注意潜在地质(如地震)与滑溜水排放产生的水污染风险,后者因远离主消费区且为中亚干旱区,开发成本将相当高昂。同时,页岩气开采将释放NOx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气体,作业区局地的健康风险,尤其对呼吸系统与心脏机能损伤不容小觑。

上述研究成果以Viewpoint论文形式发表于美国的ES&T杂志上,题为“Emerging Shale Gas Revolution in China”。常运华硕士生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学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