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荒漠植物兔唇花属植物谱系分化研究取得进展

时间:2013-05-06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遗传结构、分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影响干旱区荒漠植物进化历程的驱动力以及植物进化中对当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的研究相对匮乏;更重要的是,干旱区荒漠植物进化的驱动力以及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是否与目前其他地区研究得相对详细的植物是否一致?兔唇花属植物为解释这一生物地理学格局的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孟宏虎(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生物地理与进化研究组 导师:张明理研究员)于2010年进入内蒙古、宁夏、陕西,沿甘肃进入新疆天山南北进行野外采样并对其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

研究发现:荒漠植物的谱系分化是对干旱化的一种响应机制,干旱化促进了物种的分化;

荒漠植物对第四纪中国发育的山地冰川的响应与研究较多的高山植物的响应机制不一样,荒漠植物在冰期一直呈现持续扩张的状态是对当时寒冷、干旱环境的适应。其他植物不能适应当时寒旱环境向温暖、低海拔以及低纬度地区退缩时,荒漠植物却能持续的扩张;干旱区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扩张可能是造成干旱区东西部间断的原因。

相关研究成果以Diversifica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species-level phylogeographical history of Lagochilus Bunge ex Bentham (Lamiaceae)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杂志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MPE)。该刊主编和审稿专家对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晚新近纪亚洲的干旱使得物种退缩到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这跟欧洲冰期时代的避难所相似;但是干旱区为适应干旱的遗传谱系分化提供了新的适应空间,促进了荒漠植物的扩张。这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命题,并且在干旱区研究较少,完全适合MPE。”

该项研究为荒漠植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思路;同时,干旱区荒漠植物研究较少以及其特殊的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机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居群采样点以及叶绿体基因单倍型

论文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