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个体繁育后代的数量和质量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哺乳是有蹄类动物亲代抚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行为。对有蹄类动物而言,不同环境胁迫下的物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策略哺育后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一种策略是产生单个体型较大的后代,但亲代对幼体抚育较少;另一种是产生数个体型较小的后代,但亲代会加强哺乳期对幼体的投资。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典型荒漠物种,属牛科羚羊亚科,广泛分布于阿拉伯半岛、伊朗、阿富汗和中亚,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在长期适应干旱半干旱荒漠生境过程中,该物种进化出了独特的育幼行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团队通过长达6年的野外观察,发现鹅喉羚产生后代的数量可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团队成员的特聘研究员David Blank教授研究表明:当环境条件较好时,鹅喉羚多产双羔;反之,则以单羔为主。鹅喉羚哺乳强度在产后一周内最高,随后哺乳强度随羔羊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研究还发现:双羔鹅喉羚母羊对羔羊的哺乳强度远高于单羔,比如单次哺乳时间更长,两次哺乳间隔时间更短。体况较好的雌性鹅喉羚往往有能力对羔羊投入更多,因而多繁育双羔。
栖息在中亚荒漠环境中鹅喉羚哺乳行为的可塑性可保证种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调整繁殖策略繁育更多的后代,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
相关研究以Suckling behavior in goitered gazelle:do females invest more in twins or singletons?为题发表在Zo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