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新疆生地所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在树木年轮古气候反演研究中获进展

时间:2021-11-23

  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由于青藏高原地理范围和位置的特殊性,其通过热力反馈影响到亚洲季风环流,从而影响亚洲东南部大范围气候系统,与我国以及南亚地区生命、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密切关系。在青藏高原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方面的研究中基于代替材料反演的历史温度数据较为丰富。但是,有关降水历史变化特征方面的数据几乎没有报道,限制我们评价当前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凡江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利用树木年轮学技术手段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丽江区域林线位置(2966 m),以丽江铁杉为研究对象,采集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发现该地区高海拔树木与冬季降水保持协同的生长趋势,成功描绘该地区400余年的(1600-2005年)历史冬季降水变化特征。

  主要研究结果为:(1)气候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降水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丽江区域高海拔丽江铁杉(Tsuga forrestii)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树木径向生长与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2)重建研究区过去400余年的冬季降水变化,重建序列能够解释实际冬季降水变化的28.5%;(3)研究区冬季降水变化与周围地区报道的水文气象因子重建序列相互耦合;(4)重建序列能够代表青藏高原东南部较大面积地区的冬季降水变化特征;(5)近些年冬季降水趋于增加,有利于该地区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以上研究成果以“A 406-year non-growing-season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TOP期刊Climate of the Past。本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5194/cp-17-2381-2021 

图1 青藏高原东南部丽江地区林线位置树木年轮采样点和对照研究点的分布情况

图2 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应关系分析结果  

图3 青藏高原东南部非生长季降水重建结果(1600-2005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