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人们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然缺乏了解。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了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碳库平均增加了5.46%,具体来说,微生物源碳平均增加了 6.32%,植物源碳平均增加了 3.70%。其次,虽然气候变暖的持续时间和增温幅度不会显著影响微生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但却会影响植物源碳的响应。最后,我们观察到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受特定环境背景的影响。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反应的差异可归因于碳源本身的性质差异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复杂转化的不同。我们建议,应更仔细地考虑土壤-植物-微生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研究结果以“Warming promotes accumulation of microbial- and plant-derived carb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为题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论文第一作者为新疆生地所硕士生韩欢。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杰出青年基金及自治区“天山英才”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6977
图1 不同源碳对升温条件的响应。设置(温室、加热电缆和红外线加热器)、幅度(低幅度[≤1 ]、中幅度[1~3 ]、高幅度[>3 ])、持续时间(短期[≤3年]、中期[3~6年]、长期[>6年])、深度(表土[0~30厘米]、底土[>30厘米])。红色实心点、蓝色实心点和黑色空心点分别表示显著的正效应、负效应和非显著效应。数字表示每个响应的研究数量。
图2 不同环境背景下不同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地、耕地、灌木地、苔原和沙漠)、气候区域(干旱、湿润)和气候带(寒带、温带、热带)。红色实心点、蓝色实心点和黑色空心点分别表示显著的正效应、负效应和非显著效应。数字表示每个响应的研究数量。由于沙漠中植物源碳的结果为极端负值(-0.6026,95% CI -1.6015 - 0.3964),故未显示。
图3 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对全球变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