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新疆日报】中科院第15届公众科学日:新疆生地所打造科学盛宴

时间:2019-05-20

  本报乌鲁木齐5月19日讯 记者谢慧变报道:探寻荒漠植物的秘密、寻找神秘的碳汇……18日—19日,中国科学院第15届公众科学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通过实地探索、科普讲座等方式,为公众打造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科学盛宴。

  18日,在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一场科普报告从新疆常见的荒漠植物谈起,让参观者了解了胡杨、梭梭、红柳等荒漠植物的属性。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的学生徐亚昕在参观之后感慨地说:“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这些荒漠植物仍然顽强生长的精神让我很受触动,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据了解,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建于1972年,是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建有11个专类园,保存活植物700余种,对新疆防沙治沙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在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态研究站,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通过现场实验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了科研团队历时10余年的一项科研成果——荒漠地下的“咸水海洋”是巨大的碳汇,回答了地球上一部分二氧化碳去向不明的未解之谜。

  19日,新疆生地所还举办了现场科学秀、科技成果展示、摄影展等活动,同时为公众免费开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标本馆等,让公众与科研人员零距离互动。

  公众科学日始于2005年。每年5月,中国科学院各个科研院所都会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经过多年发展,该活动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科普品牌活动,成为公众了解科技进展、走近科学的重要渠道,也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