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就新疆生地所提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给予了积极的官方回复,极大认可将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纳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认为这是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2050愿景的重要途径,肯定宣言提出的成立“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提供一个适合于各利益相关方开展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国际化平台是对实现各环境公约、“同一健康”理念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贡献。
秘书处感谢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采取的积极行动,将会持续支持宣言提出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实施,并希望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昆明会议期间见到宣言行动计划的部署和实施。
当前,新疆生地所正在积极筹划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边会并启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等具体工作。
2021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行协商,鉴于该框架初稿未对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给予足够关注,新疆生地所联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共同举办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宣言,并提交CBD秘书处。《宣言》中英文版已于1月2日发表在《生物多样性》杂志。
宣言提出:成立“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建立适合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加强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信息化工作,建立共享数据库;发展伙伴关系, 解决非洲和亚洲之间干旱区物种贸易的不可持续利用问题;帮助制定指导方针, 防止不可持续的发展和干旱生态系统的改变;建立“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 注重跨区域、跨境合作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植物园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参与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的形成, 将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机融合等11项具体的行动计划。
多年来,新疆生地所在干旱区生态学和地理学领域,围绕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与中亚、非洲多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咸海生态修复、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在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记者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