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至22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求,重点研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系统、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等问题。
在新疆生地所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分别作了题为“黄土高原绿水青山提质增效”和“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理”的大会主题报告。兰州大学教授黄宁、新疆生地所研究员陈亚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小雁、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冯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分别作了题为“高寒山区积雪水资源的多尺度、多物理过程定量评估与预测”、“美丽新疆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How dryland shrub as ecosystem engineer to modulate ecohydrological and hydropedological processes at different scales”、“河西地区气候环境与社会发展耦合机制”、“干旱区水资源变化与植被响应”的学术报告。
在塔里木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塔里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峰华教授和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孙福宝研究员分别致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永强、中山大学陈洋波教授、陈晓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斌、兰州大学教授张宝庆、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曾红伟以及塔里木大学白铁成教授、李发永教授、孙三民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区域与全球陆面蒸散发的方法、过程和应用”、“分布式模型与流域洪水模拟”、“流域库化的水生境要素响应--以东江流域为例”、“Impacts of warming and heatwaves on European land carbon sink”、“黑河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剖面土壤水分对降雨动态响应特征”、“机器学习和数据驱动的农田蒸散发组分分离方法”、“枣树生长模拟与精准水分管理”、“区域和田间尺度上有机碳与土壤纳米和胶体磷的内在联系”、“迷雾灌对南疆枣树开花座果率影响”的学术报告。
会后,全体人员参观了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和“三五九旅展览馆”;考察了塔里木河三源流汇河口;调研了新疆生地所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阿克苏站副站长(执行站长)郝兴明研究员对阿克苏站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研究方向、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等做了详细介绍。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参会学者充分分享和交流了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果、新预见,增进了院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会议开幕
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考察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