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纪念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保护荒漠生态,展示大美新疆”,论坛的召开旨在共同宣传、研讨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同为“一带一路”荒漠化问题及其防治献计献策,共同为“大美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主任雷加强主持开幕式。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新疆生地所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新疆荒漠化防治的重任,通过多边、双边合作,共同开展了针对中亚、东亚、西亚及非洲等区域荒漠化的联合考察、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2020年6月,新疆生地所牵头成立的荒漠化防治联盟正式成为ANSO国际专题网络之一,致力于通过合作研究、联合攻关、共建基地、共享成果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荒漠化防治的科学认知、技术包容、知识分享和能力提升,不仅拓展了荒漠化防治领域,而且扩大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外交影响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Ibrahim Thiaw说,2015年5月,我有幸参观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项目示范区,亲眼目睹了那里的显著成果和进步,那里生态修复的生物物理效果使我印象深刻。土地修复是我们未来任何建设战略的最基本内容。没有土地修复,我们还将会面临全球危机。如果没有具体的努力再生我们的自然资本并转换我们的粮食生产系统,要保障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减少排放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泛非“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Abdoulaye DIA感谢了新疆生地所在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实施非洲绿色长城倡议方面的不懈关注和持续承诺。他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萨赫勒-撒哈拉地区类似,希望通过土地复垦联合行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转型、农林复合经营和农业价值链的协调和监测,对非提供可持续技术和机构合作支持。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表示,荒漠化是全球影响范围最大的灾害,中国作为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大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为丝路绿色发展插上了“同呼吸、共命运”的翅膀。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合作研究,能够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更加紧密,生态更加美丽,同时也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合作契机,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徐付军说,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始终坚持把防沙治沙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治沙与开发相结合、兴林与富民相结合、生态与经济相结合,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在重点县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单位及个人认养认种和承包制度等,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建设,胡杨、红枣、梭梭、肉苁蓉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沙漠公园、沙区旅游悄然兴起,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何新兴表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长达446公里的人工绿色走廊,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生机,开创了人类改造沙漠和治理沙漠的伟大创举。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32年来,总绿化面积达4262公顷,形成了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绿色生态格局,构建了一幅塔里木石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指出,作为中国科学院布局在新疆的一支国家科研力量,长期以来,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创新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干旱区生态学与地理学领域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形成了成套的荒漠化治理模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生地所共承担了30多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成功申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研究所也作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唯一技术支撑单位,携手推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近五年,研究所举办了20多个国际会议和培训班;招收培养留学生110余人,助力提升相关合作国家的荒漠化防治能力。
论坛的学术报告环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科学司司长刘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Shomurodov Khablibullo等国内外10位专家分享了学术报告。
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馆、新疆地理学会、新疆自然资源学会还举办了“关注荒漠生态 展示大美新疆”科普摄影展,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60年来抗击荒漠化取得的重要成就及经验,让更多公众认识防治荒漠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次论坛融主题宣传、技术分享及科技传播于一体,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引领作用,凝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对丝路绿色发展共识,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防治荒漠化的认识与关注,推动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与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
会议场景
线上交流
研究所会场
新疆自然博物馆活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