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喜迎二十大】让科学家精神照亮创新之路——新疆生地所“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活动综述

时间:2022-10-08

  今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制定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各党支部精心组织、积极落实,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研究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引领全所职工和学生践行科学家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以饱满热情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坚守初心使命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精神,时刻牢记‘国家队’‘国家人’身份,做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报国、科技戍边的初心使命。”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向军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时强调。

  研究所第四、五、八党支部通过讲述科学家事迹、观看红色电影、分享学习感悟等活动方式,深入学习“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报国理想,引领党员职工不断提升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激励科研人员不忘初心、矢志创新。第七党支部组织党员向老科学家学习,编写《科学家精神故事分享汇编》,便于党员职工更好学习科学家事迹,感受科学家精神。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新时代科研人员而言,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科学报国的初心,把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努力开展高水平研究、产出高水平成果。”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汪沐阳在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初心。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传承:赓续优良传统

  “女儿出生后没人照看,我俩就带着她一起出野外,在沙漠测绘时只能把她放在沙包上……”在第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我国著名沙漠地貌学家、新疆治沙研究奠基人夏训诚的妻子吉启慧,追忆起上世纪60年代陪伴夏训诚一起在莎车县治沙站吃含沙饭、喝涝坝水、睡透风屋、爬风沙路的艰苦岁月。

  第二党支部以“立体的科学家精神 家人眼中的科学家”为主题,通过与科学家家属访谈交流的形式,深入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科研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研究所党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李生宇说:“研究所的老一辈科学家把一切献给了新疆荒漠化防治事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实质内涵,我们要把这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研究生党支部结合中科院“领略突击队风采”活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学生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施雅风先生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热爱祖国。一路走来,我也曾经历过许多坎坷与挫折,但每每想起先生的精神,总能鞭策鼓励我从黑暗中顽强地坚挺过来。未来,我会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尽己所能地为身边的人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吧。”在读博士研究生胡可可在《躬行喜迎二十大 莫留空志度春秋》的文章中写到。

“立体的科学家精神 家人眼中的科学家”活动

  笃行:聚焦主责主业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一项重大科技任务。为推进党建和科研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研究所党委部署开展了“党旗插在科考路上”专项活动。第一党支部王蔚华在支部活动中分享了一段昆仑山北坡野外科考的视频。视频中,支部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全体科考队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保障科学任务顺利完成。

  在研究所第六党支部举办的“对话科考人,感悟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中,古丽·加帕尔、刘铁、高鑫、朱成刚等奋战在科考一线的“科考人”,讲述科考路上的酸甜苦辣,分享了自身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扎实做好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以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今后,我们要致力于沙漠科学基础研究和荒漠化防治,在不断创造治沙奇迹的过程中服务国家所需、心系人民所盼,推动沙漠化防治技术走出国门、走进中亚、走向非洲,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彭加木突击队这面旗帜,不断提升中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线直播活动中,“彭加木突击队”副队长高鑫与主会场进行了视频连线,用铮铮誓言展现新时代边疆科研人员的新面貌。

开展党旗插在科考路上专项活动

  奉献:扎根天山南北

  “策勒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野外站,1982年流沙逼近策勒县城,张鹤年、刘铭庭等老一辈策勒站的科学家们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扎根南疆、埋头苦干,创建了让风沙低头退却、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奇迹。”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站副站长李磊在指导学生时,都会把策勒站的历史讲给大家听。他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接力棒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像骆驼刺一样深深地扎在这里。

  著名生态学家阳含熙、陈昌笃教授,中科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都曾为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选址来新疆调研,老一辈科学家们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鼓舞和影响着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站副站长王玉刚。他说,做科研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特别是对从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而言,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守、甘于寂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站副站长、第一党支部书记郝兴明在组织支部学习时说,水是新疆发展的命脉,事关新疆长治久安,要面向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为新疆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新疆生地所始建于1961年。为长期深入开展新疆科学考察、定位研究和试验示范,研究所在天山南北建立了1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0多年来,一代代科研人员扎根天山南北,坚守野外台站,守护大美新疆,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