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疆生地所策勒站建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3-11-02

  10月30至31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和田地委、行署联合举办的新疆和田生态环境保护与荒漠化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建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和田召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肖文交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尹飞虎院士、和田地委书记刘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司二级巡视员潘兵、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策勒县委书记贺山峰、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副主任刘宇、新疆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等80余人参会,共商和田生态环境保护和荒漠化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庆祝策勒站建站40周年。

  10月30日,新疆和田生态环境保护与荒漠化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和田市召开。和田地委书记刘琛在致辞中指出:“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更离不开策勒站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在致辞中表示:“40年来,策勒站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围绕和田地区和南疆沙漠化防治中急需解决的核心科技问题,开展了长期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的大会特邀报告环节,陈发虎院士、肖文交院士、尹飞虎院士、雷加强研究员、屈建军研究员分别围绕西北暖湿化、第三次新疆科考、滴灌水肥一体化、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狙击战和防沙治沙技术等分别作了报告。

  10月31日,策勒站建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策勒县召开。策勒县委书记贺山峰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策勒站的建站历程,指出一代又一代的策勒站人艰苦奋斗,牢记初心使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策勒县的防沙治沙做出巨大贡献。策勒站站长曾凡江研究员汇报了策勒站40年的发展历程、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随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新荣研究员和赵文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和徐新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郑晓研究员、中国林科院三北工程研究院崔桂鹏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防风固沙实践中应注重的生态水文学问题”“固沙植被结构、功能、格局及耗水量权衡研究”“新时代以种适地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荒漠肉苁蓉高产稳产规模化种植技术研发与示范”“三北防护林体系45年建设成效及营建关键技术”“三北攻坚战,再造一个新三北:实现路径与战略规划”为题的学术交流报告。学术交流环节结束后,还召开了策勒县生态屏障绿色长廊建设动员大会。

  会议期间,和田地区行政公署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订了荒漠化综合防治框架协议,策勒县人民政府与策勒站签订了荒漠化综合防治框架协议。会后,参会专家学者还莅临策勒站考察指导工作,实地调研了解策勒站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开展情况,纷纷表示:面向浩瀚沙海,策勒站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满怀一腔热血,克服自然条件恶劣、远离亲人家庭等种种困难,献身防沙治沙事业,在沙漠基础监测研究、绿洲防护林建设、荒漠综合治理、产业致富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令人敬佩!

  据悉,策勒县生态环境脆弱,被五大风口包围,历史上曾因“风吹城跑”三次搬迁县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流沙逼近策勒县城1.5公里处,“沙临城下”使得策勒绿洲告急。1982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策勒县召开了沙漠化治理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立策勒沙漠研究站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自1983年建站以来,几代策勒站人经过长期的坚守和坚持、拼搏和奋斗、研发和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策勒站2001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站,2003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研究站,2021年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成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策勒站共获得联合国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5项)在内的奖项58项;获得国家级(28项)、自治区级(23项)、中国科学院级(15项)等荣誉共计101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发表研究论文807篇,其中SCI收录309篇,CSCD/EI收录489篇;申请国家专利7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2项,受理37项;培养毕业研究生13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1名,硕士研究生95名;当前在站培养研究生2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6名。

会场学术交流报告

专家领导参观调研策勒站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