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7月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干旱区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百名学者围绕植物抗病生物技术、干旱区植物抗病与病害防控等热点和难点进行汇报与交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副所长、段伟利副所长及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张道远副所长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基本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对研究所进行了介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发挥新疆的地缘优势,结合新疆生地所的学科特点,解决干旱区植物与微生物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和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段成国研究员、新疆生地所周晓兵研究员、李小双研究员和人事处处长蒋慧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郭维研究员、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利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钟徽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徐宁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申晚霞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建华研究员和张博森分别作了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张道远在总结时对专家精彩的报告表示感谢,并衷心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为科研工作者搭建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在干旱区植物与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张道远致辞
郭惠珊致辞
特邀专家作报告(部分)
特邀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前往玛纳斯棉花示范田实地考察。郭惠珊研究员对玛纳斯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表示赞赏,并积极交流了关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实用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考察不仅加深了对当地棉花种植业的理解,也为今后的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奠定了基础。
实地考察
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与会专家观察了梭梭、沙拐枣、柽柳、胡杨、红花槐等沙漠植物的生境与它们为适应环境进化出的生存策略,并就如何利用植物资源进行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科研成果,期待通过科技创新为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