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新疆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

时间:2025-04-03

    4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新疆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会议特邀了新疆科学技术协会邓铭江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等8位在水利工程、盐碱地改良、荒漠植被-水分关系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了新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中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地下水、土壤、植物多维度技术模式的创新与高效配置,破解水资源瓶颈,为新疆盐碱地改造利用从发展绿洲农业向盐土农业产业转变提供示范样板。新疆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张宝义、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该项目由新疆生地所牵头,联合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等6家单位参与,项目将从5个方向开展研究:“绿洲-荒漠关键带水盐运移过程与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评价研究”“盐碱地反复区灌排系统水盐时空调配模式研究”“盐渍化农田咸水分级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于中重度盐碱地盐生植物品种筛选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利用综合技术集成研究”。通过水利工程、土壤修复、盐生植物筛选等方面先进技术的融合,推动盐碱地改造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实现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

    启动会由新疆生地所科研处处长周晓兵和阜康站站长田长彦研究员共同主持,刘冉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对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各课题负责人随后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徐明岗院士对项目的获批表示祝贺,并建议项目在总结新疆盐碱地改造利用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凝练出关键科学技术难题,采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力争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技术研发指标,并通过集成示范推广实现产业化。邓铭江院士指出,项目需要根据南疆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的特点,探索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他特别强调,在绿洲-荒漠关键带和盐碱反复区的研究中,要注重原创性、创新性和颠覆性,避免同质化研究。同时,邓铭江院士强调,项目的理论与技术研发成果需要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次启动会标志着“新疆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专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团队将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加强课题间的协作,确保项目成果为新疆盐碱地改造利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场景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