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丝路新观察】做好“一带一路”的科技支撑 访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中方主任李耀明

时间:2016-09-06
    丝路新观察网8月21日电  2013 年,中国科学院推行海外科教基地建设计划,首批设置了 6 个海外研究中心,覆盖南美、非洲、南亚、中亚等地区。其中,设在中亚地区的海外研究基地称为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心。研究中心于 2013 年 5 月通过批准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作为承办单位联合院内其他 8 家理事单位共同承担中心的建设任务。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设置了 3 个分中心,各分中心均设有实验室、 

  野外观测台站和信息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于 2014 年揭牌,2015 年 5 月正式在当地获得法人资质,通过吉国司法部注册成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共建双方为中国科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 

  “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中承担着科技支撑作用。”近日,记者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采访了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中方主任李耀明。随着李耀明的介绍,一个并非聚光灯焦点却又必不可少的科研机构呈现眼前。 

  搭建功能齐全的海外平台 

  “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亚中心”)主要的意义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李耀明告诉记者,中亚中心涉及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中亚中心成立后,与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均联合开展过科研项目。 

  此外,中亚中心还承担着咨询决策、技术服务的功能。例如,中国农业部在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投资规划时,中亚中心通过及时、准确的海外一手信息提供了相关咨询报告。 

  李耀明说,大至国家层面,小到中亚华商,中亚中心都提供过咨询服务。“曾有过前车之鉴,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投资建厂,硬件设施完成后却因未能达到当地的环保标准要求而无法开工。” 

  技术服务则是利用中亚中心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检测、环评等。例如,中亚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与中国检验检疫认证集团合作,为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中国提供各类检验检疫分析服务。 

  李耀明表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技术服务项目正在办理相关资质,目前主要侧重于矿产品的检测分析。完成后,吉尔吉斯斯坦矿企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重金属污染超标等检测分析可以在中亚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进行。 

  基础科研与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并重 

  “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共建的前提就是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及需求。”李耀明表示,中亚中心的方向不仅局限于基础科研,同时推进应用科研,这正是充分考虑了所在国体现出来的需求。对于中亚地区国家而言,希望更多的应用科研能使用在涉及民生的项目上。 

  据李耀明介绍,中亚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目前正在开展名为“饮用水安全保障与技术示范”的项目。吉国水资源丰富,但饮用水安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饮用水标准已多年未更新。随着社会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各类污染物已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诸如一些山区人口,饮用水多数未进行净化处理。”李耀明告诉记者,项目首期将对吉尔吉斯斯坦全国 30 余条直接供应饮用水的河流进行全面的水质普查分析,然后再依照国际卫生组织饮用水安全标准,并结合吉尔吉斯斯坦当地实际情况,拟定新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建议值,为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制定新的饮用水安全标准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出现污染的情况下,研究中心也会将中国先进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推介向吉国。” 

  李耀明透露,中亚中心一直以来注重人才培养工作。据了解,中亚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每年都会在吉国高校中选拔 10 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推荐到中国就读硕士或博士。目前已有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回到吉国并受到研究中心的聘用。李耀明同时提到,吉国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希望中吉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能为吉尔吉斯斯坦解决该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