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一、建站历程
50年代末,在新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之后,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巴音布鲁克草地的自然特征及畜牧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过建立一个草原研究站的建议。1971年自治区科委下达重点课题之后,原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建立了巴音布鲁克草原试验站。
二、基本概况
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郭楞乡阿尔夏特村,地处天山中段大尤尔都斯盆地西部,E83°43′,N42°54′,距乌鲁木齐市700多公里,海拔高度2470 m,东界为独山子—库车国防公路,北为巴音布鲁克总牧场,西和南为巴音郭楞乡春冬季草场。该站平均气温-4.8℃,一月最低气温可达-48℃,年降水量平均276.2 mm,年蒸发量1022.9-1247.5 mm,年日照2466-2616小时,全年积雪日150-180天,无绝对无霜期,属典型的高寒气候。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是新疆唯一的草原科学研究基地。站区土地总面积为68.7 hm2,试验地66.7万hm2,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籽基地23.3 hm2,推广区40 hm2,各种小区试验区3.4 hm2。建筑总面积为860 m2,其中生活用房140 m2,工作用房120 m2,库房(草种子库,油库,材料库)223.6 m2、水井房20 m2、厕所10 m2、改造供电房一间10 m2,农机房12 m2,气象观测站和羊圈160 m2,温室164.4 m2。
长期以来,以天山山地为核心,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生态系统功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热点问题开展基础和特色研究,已经成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基地,对于揭示山地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及新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以亚洲中部干旱区天山山地草地为研究区,通过生物学与地学交叉融合、微观与宏观、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依托巴音布鲁克站主要开展以下研究:
1.开展该地区草地植被、土壤、气候、水文、草地利用方式、管理水平和其它生态环境状况系统地调查研究;
2.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退化原因、机理及生态响应;草地退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毒害杂草入侵机理论及防治;退化草地生态治理与改良及重建技术的综合研究;
3.山地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变化及预测;
4.全面评价山地温带草地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区域草地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恢复和重建,建立草地资源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模式;
5.氮素沉降对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