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监测实验站

  一、建站历程

  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监测实验站建于2000年。由于我所动物生态学科组与阿联酋国家鸟类研究中心开展的长期国际合作项目――“波斑鸨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阿方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筹划出资建立了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监测实验站。木垒站自1999年建设完工,2000正式投入使用,自2014年起研究所每年给予野外台站维持经费支持。

  二、基本概况

  该站位于昌吉州木垒县东北,距县城约80 km处,地理坐标:44.04°N ,90.99°E;。该区域处于准噶尔盆地东缘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海拔800~1000 m。气候寒冷干燥, 7月平均气温为20°C,1月平均气温为-15°C,年平均降雨量150 mm。土壤以粘质和沙质土为主。研究区中的优势植物为小半灌木-盐生假木贼和蒿群落。此外,零星分布有梭梭和琵琶柴。草本类以一年生植物为主,常见的有角果藜、车前等。

  目前,木垒站站区占地2500 (50 m×50 m的砖砌围墙)。其中2幢砖混结构综合性房屋共计350 ,包括实验室、多功能室、卧室、餐厅、厨房、储藏间、电池房、发电机房等;院内建有10 Kw风光互补电站一套,100 停车棚,并配有修理间、水井、水塔、公厕、警卫房等其他附属建筑与设备等。

  三、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木垒站以鸟类、哺乳动物以及昆虫为切入点,以动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为基础,重点开展荒漠生态系统生物过程的研究,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研究平台。以生物多样性为基本构架,以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动态与群落格局为重点,以珍稀濒危动物(明星物种)保护生物学(有蹄类和鸟类)、人类重要疫病的生态过程及人类――野生动物生态学界面研究为主攻方向,拓展我所动物地理学和荒漠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荒漠珍稀濒危鸟类和荒漠有蹄类动物的跨国界保护研究与长期定位监测工作;

  2.开展与重大动物疫情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群动态、迁徙路线与规律的长期监测;

  3.研究荒漠植物在动物食物链、栖息地和繁殖地选择以及动物在荒漠植物传粉、繁殖体传播和植物体更新中的作用关系,探讨荒漠区动物与荒漠植物间相互作用机理;

  4.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长期围栏样地监测研究,从群落、个体、分子水平揭示荒漠植被对人类活动与动物干扰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站长:杨维康 副站长:徐文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