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植物园
一、建站历程
2012年,开始可行性论证;
2014年,与地方合作启动规划建设;
2016年6月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下设植物园正式挂牌。
二、基本概况
伊犁植物园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地区新源县境内的阿勒玛勒乡,所处的伊犁河谷地区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建设用地涵盖了河流、湿地、丘陵地、山地、林地资源,并有山体的阴坡、阳坡、山脊、山谷等适宜各种植物的生境存在。
规划建设面积为35平方公里。
三、建设内容与目标
伊犁植物园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以“保护、研究、科普、利用”并举为指导,以创建世界规模最大的干旱区植物园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植物园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和国际接轨的建设思路,建成我国干旱区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育、科学普及、产业实验示范、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植物园,为维护国家生物资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伊犁植物园是有系统、有目的地引种栽培植物的场所,是各种各样植物资源和品种的集中点,植物的活标本园,也是濒危植物、特产植物、孑遗植物、珍稀植物、奇花异草、嘉果名木的保存所与展览区。植物园对濒危的植物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大量的植物种类及其基因,而且通过植物园环境的人工营造,增加了植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同时也为生活在植物园中的其他野生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从而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伊犁植物园将以大量的活植物及标本馆,成为植物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存特点、生长环境、生态保护、基因遗传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构成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目标:伊犁植物园的建设面向世界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开发和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建成集生态保护、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开发利用、实验示范、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干旱区植物园。具体定位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景观营造的示范基地、干旱区植物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重要平台、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园林场所。
伊犁植物园规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植物园中心区的建设,实现园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面积争取达到3000亩。建成野生经济果树种质保育展示区、10个植物专类园、4个特有经济植物收集保育区、1个科研温室等科研、游览区域。
其中期目标是:建成高山森林植被保育区、10个专类园物种保育展示区、4个特有经济植物收集保育区、5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实验示范区、5个荒漠植物保育展示区和河流湿地景观展示区。收集保存物种超过7000种(品种),对外开放面积达到5000亩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至少有5个项目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中至少1~2项成果形成产业化生产,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远期目标为:建成2个特有经济植物收集保育区、5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实验示范区、5个荒漠植物保育展示区、科普馆以及专家公寓和接待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收集保存植物物种数量超过1万种(品种);科学研究水平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科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在科学普及教育方面全面开展工作,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完成主要园林景观建设,建设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支柱景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建设进展情况
植物园现阶段已完成规划面积300亩的花卉、药用、果树等三个种质资源保育区的建设;基本完成植物园中心区的建设,实现园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面积达到3000亩;并完成伊犁植物园建设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普查,共采集植物标本2225份,采集植物图象数据资料近万张,形成《天山中西部植物名录》一份。